中秋“話”月餅
中國人,每逢節日,都有一些話題。比如中秋的月餅、端午的粽子等等。近日,中秋將至,朋友飯后閑話,總離不開中秋,其實除了放假,聊中秋就是聊月餅。中秋節也是陰歷八月十五那么一天,硬是被商家活生生拉成了兩個月,六月十五的圓月才爬上坡,三五百元的月餅就在大小超市上架,中秋真可堪稱史上最漫長的節日了。為何月餅會越賣越貴,什么黃金月餅,什么金尊月餅,商場上是到處遍布,不僅如此連賣菜的阿姨都要不甘示弱地擺兩盒在那叫賣。你也許會在想,這年頭吃月餅的越來越少,為什么賣月餅的越來越多?說白了,月餅早已不是你我幼時記憶中的月餅,一家人圍坐庭院,飲茶賞月,母親掰一角送入你口中的月餅,而是變成了累人的發明,沒有人關注它的口感以及團圓的象征意義,只關注它的流動,從誰的手中到了誰的家里。作為食品的月餅逐漸淡出城市人的視野,取而代之的是被商家過度包裝的,甚至可以買櫝還珠的禮品。商家營銷月餅的初衷,就是售賣月餅在腸胃之外的社交功能、關系網絡以及人情附加值。
而在很久很久以前,至少在蘇東坡的時代,月餅和詩詞已經結緣“小餅如嚼月,中有酥和詒”。可見月餅很是風雅之物,如今弄得如此功利主義…該不難理解,為什么質監部門年年查月餅問題,而問題月餅年年都有。日前,有記者走訪京城多家商場發現,今年的月餅銷售有些低調,普通的散裝月餅成為商場柜臺的主流。可正當人們都以為天價月餅已銷聲匿跡時,在北京的個別銀行、商場的銷售專區,天價“金銀月餅”變身“百寶盒”,而且銷量不錯。就有一款名為百寶盒的月餅,這種“百寶盒”外殼用純金制作,外形酷似月餅。該家店員介紹說,“百寶盒”最輕的一款為50g,零售價為2萬元;最重的一款是347g,零售價約16萬元。來買的都是有錢人,銷量一直還不錯。當我看到這則新聞的時候,我的潛意識是驚愕的,不由心生感嘆......商家對月餅的流向心知肚明的,買月餅的人沒幾個是自己吃的,就像一部人情交易機器,還會有人像計較奶粉一樣計較月餅的成色、質量和口感嗎?
禮物的月餅無處不在流動中。在人類學家的眼中,當下月餅社會關系的不對稱造成了月餅的不對稱流動,它基本上沿著社會地位階梯向上單向流動,收禮者對贈禮者保持優勢地位,這樣,月餅的單方面饋贈使得權力關系滲透進社會生活實踐之中。月餅的流動實際上更多的是對權力發出利益訴求的信號,傳統意義上禮物交換的互惠原則消失了。商家按照社會關系網絡設計出來的月餅流動路線,無情地反映了工具性饋贈代替情感性饋贈的現實。所以說,精明的商家產銷月餅,花樣百出,甚至驚現百寶盒的天價包裝月餅禮盒。而質監部門即便無法扭轉社會與商家合力將月餅符號化的趨勢,但仍必須堅持月餅作為食品的本質,千萬不可一方面通報N多月餅不合格,一方面辯稱不合格月餅也可以售賣。如此自相矛盾的說辭,讓人隱約觸碰到質監部門抽檢月餅的形式主義化,猶如舊傷復發,讓人心痛。
我寧愿月餅只是月餅,沒有精美的包裝,沒有太多的迎合口味,沒有復雜的化工合成,沒有人情世故與權力饋贈的附加值。咬一口月餅,剪兩瓣月光,切幾兩思念,對水,飲下,夢里故人相見。如此就好。
--茜素紅 郴氟
上一篇: 青山綠水一線天